促进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
时间:2020-12-02 来源:计量校准 点击:次
促进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
(1)建设动力电池创新中心
推广大中型企业、大学、研究所等。构建协同研究、开放共享的动力电池创新平台,引导和支持优势资源建立市场化创新中心。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R&D及设计、中试开发、试验验证和行业服务能力,开展动力电池关键材料、单体电池和电池系统等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基础技术和前瞻性技术研究,开展知识产权布局和储备研究,为行业技术开发、标准制定、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提供支持。(工业和信息化部)
(2)实施动力电池吊装工程
通过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和基金),统筹支持动力电池研发,使2020年单位比能量超过300瓦时/千克,性能不断提升(651,275),高水平(651,275)加载应用加速。鼓励动力电池龙头企业与上下游优势资源合作,集中力量突破材料和元器件、电池单体和系统等关键技术,大幅提升动力电池产品的性能和安全性,努力实现350 WHR/千克单体和260 WHR/千克系统的新型锂离子产品产业化和车辆应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
(3)加强新系统动力电池的研究
通过国家重点R&D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和重点企业联合开展新系统动力电池产品的R&D和创新,积极推进锂硫电池、金属空气电池、固态电池等新系统电池的研究和工程开发。到2020年,单节电池的比能量将达到400 WH/千克以上,到2025年将达到500 WH/千克。(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科学基金会)
(4)促进整个产业链的协调发展
依托重大技术改造升级项目和重大工程包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加大对突破瓶颈制约环节和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的支持力度,加快培育一批正负极、隔膜、电解质、电池管理系统等领域优势企业。促进动力电池与材料、零部件、设备、整车等产业的协调发展,推动构建自我控制、
计量检测协调高效、适应发展目标的产业链体系。支持高性能超级电容器系统的研发,进一步加大工业应用。(科技部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
(5)提高质量安全水平产品
结合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调整完善行业动力电池标准条件、产品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准入管理规则等管理措施,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推动动力电池制造商加强技术和管理创新,完善产品生产标准和质量保证体系。确保产品安全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在线监测、在线控制和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可追溯性,不断提高产品性能和质量安全水平。(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质检总局)
(6)加快标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发布、实施并不断完善新能源汽车标准化路线图。加强动力电池性能、寿命、安全、可靠性、智能化制造和回收标准产品的修订和修订;制定并实施标准,如动力电池的规格和尺寸以及产品编码规则。做好国家标准的实施工作,鼓励企业建立高于国家标准要求的企业标准体系。支持行业组织a
通过中国制造2025专项资金和国家科技计划支持动力电池检测分析能力建设。加强测试技术和评估方法研究,加快制定行业通用测试评估规则,完善企业自主测试、公共服务测试和国家认证测试相结合的评估体系。鼓励研究机构、检测认证机构和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加强产品试验验证等相关数据的积累,为产品开发、标准修订和产品一致性控制奠定坚实基础。(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 科技部,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8)建立健全安全监管体系
对动力电池生产、使用和报废全过程实施监管,鼓励行业组织和专业机构建立产品信息服务平台。完善新能源汽车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应监控和管理整车和销售动力电池等关键系统的运行和安全状况,建立产品安全预警系统和安全隐患定期调查机制,加强安全事故预防。(工业和信息化部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9)加快关键设备的研发和产业化
通过重大短板设备升级项目,推进智能制造成套设备产业化,鼓励动力电池制造商与设备制造商联手,探索构建资金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模式,加强制造设备关键环节的协同研究,推进数字化制造成套设备产业化,提高设备精度的稳定性、可靠性和智能化水平,有效满足动力电池制造和资源回收需求。(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