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时间:2020-12-31 来源:计量校准 点击:次
计量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计量经济学,也称为计量经济学,是由挪威经济学家、1926年第一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拉格纳弗瑞希,模仿“生物统计学”一词提出的。1930年,一些国家的经济学家在美国克利夫兰成立了国际计量经济学学会。该协会的宗旨是“结合统计和数学促进经济理论的发展”。1933年1月,学会创办学术刊物《计量经济学》。在《计量经济学》的第一期,弗瑞希详细阐述了什么是计量经济学:“经济的定量研究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但没有一个可以和计量经济学相混淆。计量经济学和经济统计学绝不是一回事,也不同于我们所说的一般经济理论,虽然大多数经济理论都具有一定的数量特征;计量经济学不应被视为数学应用于经济学的同义词。经验证明,统计学、经济理论和数学的观点之一是理解现代经济生活中数量关系的必要条件,但没有一个是充分条件。这三者的统一是有力的工具,也正是因为这三者的结合,才构成了计量经济学。”
1951年,荷兰经济学家、另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j . 丁伯根,指出:“计量经济学的范围还包括用数学来表达从统计检验的角度做出的经济假设,以及对这些假设进行统计检验的实际过程。”
第二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a萨缪尔森(Paul A. Samuelson)将计量经济学定义为:“计量经济学利用数理统计分析经济数据,为基于数理经济学的数学模型提供实证支持,获得量化结果。”
劳伦斯。198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R.Klein将计量经济学定义为:“计量经济学是数学方法、统计技术和经济分析的综合。就其含义而言,计量经济学不仅指计量经济现象,还指根据某些经济理论进行计算。”
计量检测经济学的定义由威廉h威廉给出。H.Greene是:“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领域,利用数理统计和统计推断工具,对经济理论的假设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计量经济学自20世纪30年代成为独立学科以来发展迅速,在经济学科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一门定量研究具有随机特征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规律的应用科学。在发展的最初十年,以弗瑞希的《用完全回归体系的统计合流分析》和泰国的《经济计量学的概率研究方法》为标志,计量经济方法体系基本建立。之后,计量经济学家提出了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分布滞后处理方法、ARMA模型、VAR模型、协整理论、面板数据模型等现代研究理论和方法,特别是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使得大量复杂的计量经济模型得以建立和使用,从而推动计量经济学的理论和应用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近年来,计量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取得了很大进展。首先,随着计算机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大量新的计算方法被提出,计量经济模型的应用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其次,更重要的是非经典计量经济学理论和应用的新突破;最后,微观计量经济学、非参数计量经济学、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和动态计量经济学带来了计量经济学的新理论体系。协整理论、面板数据、博弈论和贝叶斯方法在计量经济学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研究课题。计量经济学的应用和发展为现代经济学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都要应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所有的经济理论成果也反映了计量经济学的最新成果。正如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塞缪尔森,所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学是计量经济学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