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强度单位
时间:2020-12-18 来源:计量校准 点击:次
发光强度单位
波长在1nm~1mm范围内的电磁辐射属于光学辐射,包括紫外辐射、可见辐射和红外辐射。对光学辐射进行定量实验研究的科学称为辐射度学,研究内容包括光学辐射作用于物体和生物体后所产生的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效应,以及这些效应的定量测量。在可见辐射范围内,辐射作用于人眼便产生了“光感觉”,这是人类的一种生理效应,它与辐射的波长、强弱以及人类视觉器官的生理特性和心理活动均有密切关系。光度量不是一个纯粹的物理量,而是一个与人类视觉有关的生理和心理物理量。
1860年,英国率先正式规定了发光强度的单位——烛光,即采用一支蜡烛的发光强度作为单位量。1881年,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批准烛光为国际标准。在电灯发明后的1909年,美、英、法等国决定用一组碳丝白炽灯代替蜡烛作为保持发光强度单位的国际标准,命名为国际烛光。1948年1月1日,国际上开始推行第一个统一的发光强度单位,定义:在铂凝固点温度下,黑体发生的光亮度为60新烛光每平方厘米。新烛光的单位名称改为拉丁文candela,我国采用音译的单位名称“坎德拉”。1967年,第十三届国际计量大会对上述坎德拉的定义进行了如下修正:坎德拉是在101325帕压力下,处于铂凝固点温度的黑体的1/600000平方米表面在垂直方向上的发光强度。
计量校准该定义比原定义更为严格。
随着20世纪60、70年代的科技发展,光辐射的绝对测量技术有了长足进步,主要标志是建立了以测量电功率为基础的绝对辐射计的出现。而由于光度测量还依赖于人的视觉器官的生理特性,因此为了统一评价标准,国际照明委员会(CIE)于1924年公布了平均相对光谱光视效率V(l),称为视见函数。1933年,CIPM规定标准光度观察者的相对光谱灵敏度必须与V(λ)一致。1951年,CIE公布了在每平方米百分之几坎德拉的亮度水平下,经过暗适应的青年人眼的光谱光视效率值V′(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