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质量强国建设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0-11-25 来源:仪器校准员 点击:次
以质量强国建设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的主要社会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与不平衡发展之间的矛盾。要解决发展不平衡不足的问题,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就要以创建质量第一的意识、提高质量水平为重要抓手,加快建设质量强国。
建设质量型国家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商品贸易国,产品和服务质量明显提高。近两年来,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稳定在90%以上。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我国很多产品的产量虽然位居世界第一,但缺乏核心技术和品牌优势,质量和技术基础相对薄弱;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不完善,产品质量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打造仁众质量强国任重道远。因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把质量第一、效益第一,推动经济发展的质量变化、效率变化、动力变化,重新强调建设质量型国家。推进素质国家建设,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提高供给质量。供给侧结构改革通过减少无效供给和扩大有效供给来提高供给质量和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因此,要促进高质量发展,建设高质量国家,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自2015年底提出供方体制改革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部署了供方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重点任务和具体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优质发展提供了市场空间、动力来源和制度环境。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要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重点“破”、“立”、“降”:重点处置“僵尸企业”,大力破无效供给,推进产能过剩化解;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培育新动能,进一步推动短板和扩大质量增量供给;大力降低实体经济的成本,降低制度性交的易成本
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夯实实体经济基础。实体经济是一个国家经济的基础;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国家繁荣的重要保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继续快速发展,建立了完整独立的产业体系,有效推动了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综合国力显著增强。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带来的巨大历史机遇,中国制造业必须转向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模式,大力提高制造业发展质量,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因此,要充分激发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增强企业内生增长动力,积极转变政府职能,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准确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化趋势,加快培育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产业体系新支柱;重点掌握关系国计民生和产业安全的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关键核心技术,提高自主发展能力。
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提高质量管理能力。质量管理在提高质量和效率、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中起着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要提高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必须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提高质量管理能力。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市场主体地位,完善质量信号传递反馈机制,促进供需对接和结构优化;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完善
计量校准质量认证体系;创新质量管理工具,推进质量管理先进标准和方法的应用,转变政府质量管理方式,提高质量管理能力和质量服务社会化水平;加强检验检测、计量校准、合格评定、信用评价等社会中介组织建设,构建多方质量管理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