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发展有了创新之源
时间:2020-11-25 来源:计量校准 点击:次
聚人用人解放人科技发展有了创新之源
1978年3月18日,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带来了科学的春天。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佳母接到参加全国科学大会的通知时,在农场养猪。 陈佳母是被派往新中国第一批西方各国的留学生。 1966年从英国学成回国,在北大进行了重离子加速器研究。 陈佳母后来回顾说,离开北京时,他把自己的专业书都卖了,以为“这一代人再也做不了加速器了”。
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的开幕式上说,正确认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正确认识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脑力劳动者是劳动人民的一部分。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人才工作的重要指南。
肯定知识分子是劳动人民的一部分,现在似乎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对当时的科学家来说是他们身份地位的巨大变化。 陈佳母回顾说当时很多人听到这个消息都流下了兴奋的眼泪。
破题:解放人才,激励人才,科研人员“活着”。
如果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种子,鼓励和支持科技创新的社会环境就是种子生长的土壤。 所以改革开放的第二阶段,人才解放和人才激励是人才制度改革的关键。
吴帅认为“我国科技人才的贡献值得称赞”,这些与解放人才、激励人才制度的推进密切相关。 她说:“近年来,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许多措施在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结合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改革初,人才流动不良的问题在全国非常普遍,作为小米公司创始人的雷军当时面临着这样的烦恼。 为此,国家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鼓励人才流动。 在此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健全人才市场体系,促进人才合理流动”都是中国人才政策关注的重点。
在解放人才的同时,激励人才。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人才奖励、股权激励发明创造的政策连续发表,鼓励人们充满活力,鼓励各类人才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迄今为止全国有名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堆积: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科研团队壮大了。
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人才在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在这种背景下,培养高层次人才,吸引海外人才是科技持续创新的关键。
“把吸引人才的机制和培养人才的机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相结合是我国特色的《引培机制》。 ”吴帅说。
1978年,52名年轻学者前往美国。 科技部原部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冠华就是其中之一,他多次强调过这种留学生活对自己的深刻影响。 今后,持续多年的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留学潮为中国乃至全世界培养了许多优秀的科学
计量检测技术人才。 在把人才送到发达国家学习的同时,中国建立了博士后制度,启动了“211工程”“985工程”,增强了培养高校创新人才的能力。
除了培养人才,还吸引人才。 对此,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有很深的感触,他于1994年发起和实施了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在中国开辟了引进和选拔国内外高层次人才的先河,从而实现了一批高水平的创新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人才数量稳步增加,人才环境逐渐优化,科技人才体系持续完善。 这背后有时代的变迁,政策的变化,人才制度的不断变化。 这些变革适应了时代的发展、大众的需要,取得了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可喜成绩,使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创新之源。 “现在人才强国战略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我们必须以此为线索,发表一些方案、辅助措施,把人才强国战略落到实处。 ”吴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