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校准中确定校准周期4种方法
时间:2020-12-08 来源:计量校准 点击:次
计量校准中确定校准周期4种方法
统计方法:根据测量仪器的结构、预期可靠性和稳定性的相似情况,对测量仪器进行初步分组,然后根据常规常识初步确定每组仪器的校准周期。对于每组测量仪器,统计规定周期内的超差或其他不合格仪器的数量,计算这些仪器占给定周期内合格仪器总数的比例。在确定不合格的计量器具时,应排除因可疑或有缺陷而被用户明显损坏或退回的器具。如果不合格仪器比例高,应缩短校准周期。
如果被证明不合格的仪器比例很低,延长校准周期可能是经济合理的。如果发现某一组仪器(或某一厂家或某一型号)不能像组内其他仪器一样工作,则应将该组归类为其他周期不同的组。
小时时间法:此方法确认校准周期以实际工作时间表示。测量仪器可以与定时指示器连接,当指示器达到规定值时,可以将仪器送回进行校准。这个方法理论上的主要优点是,需要确认的仪器数量和确认的成本与使用时间成正比,可以自动检查仪器的使用时间。比如我们用一个公司的示波器,不用连接定时器,就可以直接在示波器上查到它连续使用了多久,非常方便管理。然而,这个方法在实践中有以下缺点:
(1)当测量仪器在储存过程中发生漂移或损坏时,搬运或其他情况下,不应使用方法本书;
(2)提供和安装合适的定时器,启动成本高,可能会受到用户的干扰,需要在监督下进行,增加了成本。
比较法:当每台测量仪器按规定的
计量校准周期进行校准时,将校准数据与以前的校准数据进行比较,如果连续几个周期的校准结果在规定的允许范围内,可以延长其校准周期;如果发现超出允许范围,应缩短仪器的校准周期。
图表法:在测量仪器的每次校准中,选择相同的代表性校准点,按时间绘制它们的校准结果,绘制曲线,根据这些曲线计算仪器在一个或几个校准周期内的有效漂移,并从这些图表的数据中计算出最佳校准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