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行业如何做好仪器校准的管理
时间:2020-12-07 来源:仪器校准员 点击:次
环境监测行业如何做好仪器校准的管理
1.LIMS系统基本信息
环境监测中心站监测业务管理系统(LIMS)是一个B/S架构的内网业务流程管理系统。系统采用MVC三层架构设计,基于Intranet Web技术、SQLServer2000数据库和JAVA技术实现组件开发,实现监控中心站实验室数据的网络传输、网络存储和资源共享,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环境监测业务流程体系,提高监控中心站各部门的办公效率和办公自动化水平。LIMS系统在提高实验室工作效率、实现样品分析自动化、信息管理和无纸化办公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根据工作流程,LIMS系统分为六个基本模块:系统设置、监控计划管理、待审核计划任务、详细监控任务管理、监控任务管理和分析报告管理。监测任务管理模块包括现场采样管理、样品加密管理、样品分析管理和样品解密管理四个子模块。系统业务流程清晰,工作流程按照权限设置,分为总工、科长、站长、主管、管理员五个角色,由管理员在系统初始化时设置。
2.LIMS系统运行中的问题
2.1设计不开放。目前,环境监测领域的大多数LIMS实验室系统都是由外国公司设计的。系统未开放,源代码设计程序无法共享。软件设计框架和数据结构只有开发公司掌握,其他软件公司很难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如果选择软件公司开发设计,后期运维、软件升级、人员培训只能交给软件公司。
2.2每个功能模块对LIMS系统来说都很强大,可能会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每个功能模块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虽然系统的六个模块属于独立的辅助模块,但是一旦实验室的基础信息设置出现故障,就会从流程上直接影响系统的每个流程,导致任务的异常转移。
2.3开发时间周期长,后期运维成本昂贵。LIMS系统以实验室样品分析任务为中心。由于各种复杂的问题,从开发到实际使用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成本主要来自软件选型开发、软件功能实现、后期运维、业务技术培训四个环节。目前,部分LIMS系统项目的开发投资至少为150万元,投入使用后每年的运维费用约为项目开发投资的25%。
2.4从设计开发到投入使用的测试任务繁重。在LIMS系统开发的早期阶段,所有符合要求的质量体系文件都需要输入到系统中;在实际测试中,对于同一监测任务,实验室人员需要同时复制原始记录、交接记录、分析记录、人工录入和计算机录入。
3.对策和建议
LIMS系统可以实现实验室的自动化操作、信息化管理和无纸化办公,是实验室日常管理和数据应用的有效途径。这对提高实验室工作效率、降低运行成本、促进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进一步提高实验室的
仪器校验管理水平,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LIMS体系:
3.1从实验室管理的实际出发,做好实验室需求分析和研究工作,加强与LIMS系统用户的沟通,充分了解用户对系统实用性、便捷性和可操作性的实际需求。在科学定位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现有的实验室任务,也要考虑对原有任务和数据的整合和总结,从长远考虑未来可能增加的实验室任务,增强软件自身的扩展能力,减少重复和人力、物力、时间的浪费。
3.2完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增强实用性,建立统一规范的环境监测质量标准和信息管理系统,结合具体实验室业务流程的细节,完善环境监测LIMS系统基本模块中的操作说明和通过资质认证的计量认证项目清单,明确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的编码体系和数据规则,通过LIMS信息系统将质量体系文件落实到具体监测业务中, 实现仪器校准、标准物质和持证人员的信息化管理,进一步提高实验室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3.3完善系统基本框架和功能,加强标准化建设。严格按照环保信息化和环境监测行业标准的要求,从升级数据库、改进数据结构算法、规范数据基础字典、审核数据内容、通过自动计算和生成数据报告提高实验室样品分析工作效率四个方面对现有LIMS系统数据框架和功能模块进行升级。在保证监测数据准确性的基础上,简化了数据填写、计算、审核和管理的流程步骤,突出了LIMS系统的实用性和便捷性。
3.4加强与开发单位的沟通,提高针对性。在LIMS系统的研究阶段,要求项目开发公司指定专人参与具体的环境监测业务。在系统开发阶段,本单位熟悉监控业务的人员应参与项目开发,并立即指出开发过程中发现的具体问题,以确保LIMS系统二次开发的顺利完成。